近日杂思(2017.11)
总结一下最近一周多在朋友圈记录的思考片段。
在我看来,聪明人的定义就是:能不断提高自己认知的人。这种人,你每隔一周见Ta,你都能在Ta身上发现进步。
什么是转好的势头?就是问题在收敛,而且收敛的速度越来愈快。当你能找到问题症结,知道在哪发力时,解决问题就只是(有限)时间的问题了。
我没那么看重单点的胜败,一次性的结果,我更看重可以预期的胜利,可以重复的胜利,可以持久的胜利。
我对笨蛋有一个定义:一次次做同样的事情,但看不到提高。
To B领域,别只谈技术,谈商业效率,技术要服务于商业效率。能服务于商业效率的技术是有商业模式的技术,是好技术。Tesla Semi的吸引力不在于外形,加速度以及自动驾驶,而在于商业效率的提升。
有一件事情我没想清楚,一切都会变成服务(as a Service)吗?手机以前看起来是,都是运营商定制,但iPhone改变了一切。汽车呢?决定是否“云化”(服务化)的分水岭是什么?
系统问题需要顶层思维做顶层设计,解决系统问题也需要从系统的高度去思考。
抄表工刘涛这本街拍影集很推荐,从中你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之美,看到那些因为忙碌而忽略掉的生活细节,也可以体会到一个“小人物”抄表工刘涛的淡泊与怡然。
我改PPT话术有一个要求,即每页PPT标题可以作为新闻稿的标题,全篇PPT整合起来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内容,高度浓缩产品亮点。
你不是在写产品PPT话术,你是在充分理解产品设计初衷的基础上,提炼产品、技术亮点,恰如其分的表达,同时考虑人性的因素。要做到既准确达意,又摄人心魄。
艺术家最好的奖励就是当夜深人静时完成自己的作品。这次作品是一个大会PPT的各种细节话术。一个产品功能的描述,特征讲解,几个词我要斟酌半天,直到以非常简洁的词语概括产品亮点,传达设计者之匠心。晚安💤
有很多事情的真相是反常识的,反直觉的,比如,每日写作比每周写作更容易;挣大钱比挣小钱更容易;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比更低级的人工智能更早普及...想清楚这些“反常”对你认识未来很有帮助。
探讨事物本质需要三个必要条件:1. 第一手的经验;2. 充分的信息;3. 不断提出好问题。
再次确认,我有一种独特能力:在一篇文章的篇幅内探讨事物本质。
我越发相信一件事情,未开是“Smart Sensor”、“AI”和“AR”三件事情组合起来改变我们的生活。感知是前端,AI是大脑,AR是执行器。这三件事情组合起来可以帮我们See More、Understand More、Do More。我们今日所看的很多场景,比如智能音响、自动驾驶,在未来只是这三者组合的具体应用而已。
往前看10年,Apple通过iPhone和App Store成功激活了成千上万的App,往后看10年,Apple的使命之一是消除App,途径是通过AR。
别去挣钱,也别攒钱,去提升认知,钱是认知的副产品。
哲学没那么复杂,我从初三时就开始喜欢哲学,一直到现在越发喜欢。哲学是关于事物本质的学问。我认为在经历野蛮发展期之后,中国人应该更多的关注哲学(以及美学和文学),超越功利主义和“胜者为王”的成功学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,所谓自由,也可以曲径通幽,豁然开朗。
爆堵,但我在赏月,一路在赏月。
今晚的月亮很美,接近满月,又没有那么圆满。
毛姆说:任何一把剃刀都有自己的哲学。我认为,如果想真正拥有自己的哲学,就必须能通过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去磨练自己的心性。坚持「容易,但不简单」的事情,这是我们通向精神自由和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。
#坚持运动30天# 相信我,每次锻炼都是痛的,但很值得。
毛泽东选集里有四篇文章非常值得看,分别是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》(实践出真知)、《矛盾论》(矛盾无处不在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)、《实践论》(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,一定要去尝尝。否定之否定)和《论持久战》(以弱胜强,着眼长期的逻辑)。我初三的时候看过这一系列,至今受益。最近要重读。
#坚持运动30天# 生活总有起伏,但你的习惯可以如一。
参考文章:近期杂念(2017.10)
前一篇文章:理解「商业模式」的三个关键
原创100天100篇之94/100,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!
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,来小密圈(现已改名「知识星球」)谈吧。我已开通小密圈,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。而小密圈里,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,同样积极,同样热情的朋友——我的读者们,过去的六个多月,我们成功在「小密圈」营造了一种不同于「微信朋友圈」的氛围。了解「小密圈」,请回复消息「小密圈」(非评论区)。